桂林市燃氣發展規劃探析

摘 要

摘要:本文結合桂林市的特點和燃氣行業現狀和發展趨勢,提出符合桂林市發展的管網建設模式和用氣指標,編制桂林市燃氣發展規劃。關鍵詞:桂林市;燃氣規劃;探析1 前言 桂林市是著名

摘要:本文結合桂林市的特點和燃氣行業現狀和發展趨勢,提出符合桂林市發展的管網建設模式和用氣指標,編制桂林市燃氣發展規劃。
關鍵詞:桂林市;燃氣規劃;探析
1 前言
    桂林市是著名的風景旅游城市和歷史名城,有著“千山環野立,一水抱城環”的洞奇、石美、水秀的獨特景觀。目前,市區建成面積58平方千米,人口75萬。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經濟實力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特別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關于加快南寧、柳州超大城市、桂林特大城市的意見》中提出“用3-5年時間,將桂林市建設成為環境優美、生活安享、交通便捷、經濟富足、城鄉和諧的宜居城市,以旅游業發展為切入點,打造國際旅游重要目的地。中心城區人口規模將達到120萬人左右”的目標以后,擴展了城市發展空間,擴充了經濟總量,人口規模將在現有基礎上實現大幅度的增長。桂林市主城區形成了以西部大山林景區為綠色空間隔離分為中心組團、西城組團和河東組團三大城市組團,伴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中緬管道天然氣2013年進入桂林,城市燃氣事業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桂林市為典型巖溶地貌的山水型城市,為保護漓江需要,城市建設主要是向西發展,適度發展東部組團,控制向北擴大。在編制燃氣發展規劃的過程中,我們對如何提高供氣可靠性、合理布置管網及設施,實現可持續發展,做了大量的調查工作和深入研究,以使規劃成為今后燃氣健康發展的指導性文件。
2 發展現狀
    桂林市城市燃氣從1982年成立第一家瓶裝LPG(以下簡稱LPG)燃氣公司以來,經過近30年的發展,已初具規模。至2010年底,桂林市擁有天然氣、LPG兩種氣源,年銷售LPG2.2萬噸,年銷售管道天然氣1350萬Nm3,城市氣化率96.63%,其中管道天然氣氣化率僅為24.52%。
    (1) 氣源方面
    桂林市瓶裝LPG氣源主要來自湖南長嶺煉油廠、湖南岳陽化工廠、廣東茂名石化煉油廠和欽州國星油氣有限公司;液化天然氣來自新疆廣匯LNG液化工廠和四川達州江鑫LNG液化工廠。中緬天然氣管道于2009年開始修建,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有關部門規劃,中緬天然氣長輸管道將于2013年到達桂林。屆時,將為桂林市提供可靠的供氣和促進管道天然氣用戶的開發,管道天然氣將會呈現長足的發展局面。
    (2) 管網方面
    目前,桂林市有中壓天然氣市政管網190千米,低壓天然氣庭院管網500千米,主要為鋼管和PE管,壓力等級為中壓A級。現有5個居民小區采用LPG瓶組氣化工藝供氣,已投入運行LPG管網約30千米,主要是鑄鐵管,壓力等級為中壓B級。中緬管道天然氣到來后現有的管道LPG用戶將逐步置換成天然氣。新建和改建的管道及設施將按照天然氣的有關規范和標準設計和建設。
    (3) 存在問題
    目前,管道天然氣發展與城市發展要求極不適應,主要制約因素有:
    ① 桂林市管道天然氣起步較晚。2004年12月才實現了管道輸配天然氣,且管道天然氣的市場培育需要較長的周期。
    ② 管道天然氣建設初期費用較高。由于市場規模較小,建設初期需由用戶分擔部分費用影響了市場開發,如收取居民管道建設費等。
    ③ 天然氣價格較高。由于現用的LNG需要通過公路運輸,行程遠、風險大,成本較高,居民天然氣價格達到了4元/Nm3,抑制了用戶使用的積極性。
    ④ 燃氣汽車、游輪等公共交通工具市場尚未開發。
    ⑤ 部分居民使用蜂窩煤甚至木材作為生活燃料,污染了城區環境,破壞了周圍生態;桂林市區瓶裝LPG市場競爭激烈,由于歷史原因,瓶裝LPG供應站點設置缺乏科學規劃,且未達到《城鎮燃氣設計規范》(GB50028—2006)規定的要求,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傳統的瓶裝LPG終端配送模式已不適用當前桂林市經濟社會的發展。
    桂林市區管道天然氣特許經營權和臨桂新區管道燃氣特許經營權分屬兩家燃氣企業,無法形成管道燃氣發展的規模效應。
3 燃氣發展原則和用氣指標
    根據桂林市現狀和發展,結合中緬線管道天然氣發展規劃,此次燃氣規劃的編制確立了以天然氣為主導氣源,LPG并存的穩定供氣原則,大力發展管道供氣,形成安全、穩定的管道天然氣供氣系統、LPG作為輔助氣源長期并存。
    在用戶發展方面,以滿足需要為目標,優先考慮居民用氣、多種用戶同時發展。積極發展以改善城市環境為目的的行業,如燃氣汽車、游輪、工業用氣等。至2020年市區燃氣氣化率為96%,其中管道天然氣氣化率為65%,瓶裝LPG氣化率31%。
    居民用戶的耗氣指標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數據,對規劃編制而言,它的準確與否,決定著城市用氣預測準確性和可靠性,也決定這今后建設投資的規模和管網的敷設。居民用戶的耗氣指標與居民的生活水平、用氣設施的配置情況、居民電器使用情況以及燃氣價格、公共生活服務網點的完善程度等因素相關,因此各個城市的居民耗氣指標都不盡相同。根據桂林市經濟發展的現狀和今后的預測,到2020年居民耗氣指標為60萬千卡/人·年(1卡(cal)=4.1868焦耳(J)),LPG用戶為65萬千卡/人·年,對工業用戶、天然氣汽車用戶、游船用戶的用氣指標,以滿足需要并參照國家有關規范,兼顧能源節約來確定。
    根據上述指標,至2020年桂林市區天然氣用氣量為15495萬Nm3,LPG用戶用氣量為29500噸,除居民用氣外,天然氣汽車、游輪、商業、工業等用戶占了相當大的比例。
4 標準瓶裝LPG配送站點和呼叫中心建設
    傳統的LPG配送模式已不能滿足桂林市當前安全管理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為加強瓶裝LPG終端配送管理,杜絕管理上的漏洞,保正安全供氣,應建立標準的瓶裝LPG配送站點,對瓶裝LPG鋼瓶集中配送和電子信息化系統管理,保證標準化、規范化服務。
    桂林市主城區及臨桂新區較為繁華,居民建筑物較多,情況復雜,LPG用量較大,因此在桂林市主城區及臨桂新城區建設供應能力較強的Ⅰ級和Ⅱ級瓶裝LPG配送站點,考慮到居民小區使用瓶裝LPG的便利性,在市區較大的小區應建設Ⅲ級瓶裝LPG配送站點。而人口相對較少、用氣較小的自然村則以Ⅲ級瓶裝LPG配送站點供應為主。隨著管道天然氣用戶的增加,瓶裝LPG的用戶會相應的有所減少。根據目前桂林市LPG用氣現狀及對遠期LPG用氣的預測,至2030年,桂林市標準瓶裝LPGⅠ級、Ⅱ級共29個,Ⅲ級LPG配送站點30個。
    呼叫中心,實際上就是為客戶服務的“服務中心”,所以也叫客戶服務中心,它是利用通信網絡和計算機網絡的多項功能集成,并與企業連為一體的完整綜合信息服務系統。在桂林市建立燃氣呼叫中心,既加強了配送站點的終端管理,杜絕管理上的漏洞,確保了安全供氣,又使企業對客戶的服務由被動轉為主動,真正樹立“以客戶為尊”的服務理念,實現一站式服務,為企業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5 管網建設和壓力級制
    為提高城市供氣的安全性、連續穩定性、可靠性,中緬管道天然氣進入桂林后,在桂林市區邊緣建設高壓儲氣環網,將已有的液化天然氣儲配站作為應急調峰。按規劃在臨桂新區四塘建設兩座門站,形成依托中緬天然氣長輸管道,采取多點向市區供氣的模式。應加強桂林新奧燃氣有限公司和桂林港華燃氣有限公司的溝通與協調,使兩家公司所屬的門站,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設高壓或次高壓聯絡管道;在桂林市區建設5座高中壓調壓站,與桂林市已建的城市中壓管網相連,將各個供氣單位有機聯系在一起,同時考慮在桂林市南邊和北邊合理設置天然氣儲配站,使城市管網事故應對能力大大提高。
    燃氣輸配系統的壓力級制是輸配系統的關鍵,與城市燃氣的供應方式、供氣規模、儲氣調峰設施密切相關,而且受到城市發展的制約,但作為城市的輸氣干管,在確定其負荷水平是應考慮的長遠一些,管網壓力級制上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以便輸氣能力能適應遠期負荷發展的需要。桂林市天然氣輸配系統以以壓力級制確定為三級,即高壓A級、中壓A級及低壓。
6 車船動力天然氣加氣站建設
積極推進天然氣汽車和游輪的發展,推廣清潔燃料的應用,貫徹節能減排政策,減輕大氣污染,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目標,而在旅游名城實施車船動力天然氣項目更能凸顯社會經濟、環境的綜合效益。現在桂林市五城區已建成1座L-CNG加氣站。從天然氣汽車發展視角審視,天然氣加氣站的標準站只適合短途中小型汽車及市內行駛的小型汽車使用,有著一定的局限性,市區公交車、城際公交車、旅游大巴車、中重型貨車加注LNG已經成為發展趨勢,車載的天然氣多,行駛里程長,環保效果好,經濟效益可觀。因此,應該根據城市總體規劃確定天然氣加氣站數量,還應根據不同加氣車輛(指加注LNG、L-CNG、CNG)、不同使用情況(市內公交車、城際公交車、旅游大巴、出租車、中重型貨車、私家車)確立汽車加氣站站點數量,進行合理布局。
    桂林作為全國旅游示范城市,在桂林的兩江四湖游輪使用LNG作為動力燃料,其現實性和長遠意義不同凡響,將使桂林在全國節能減排工作走在前列。因此,應當在兩江四湖規劃考慮船用加氣站和儲配站。
7 結束語
    城市燃氣與水、電同為城市生命線,是典型的民生行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基礎性和先導性的地位。做好燃氣發展規劃,合理確定用氣指標,對于資源的優化配置并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意義重大。通過編制燃氣發展規劃,促進桂林市城市燃氣健康、穩定、安全、可持續發展,為桂林市環境保護、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本文作者:張海霞 桂林市市政公用事業管理局燃氣管理處 廣西桂林 54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