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國家“走出去”戰略的實施,中國的石油技術服務企業也紛紛走向國際市場,但由于錄井行業技術門檻低、投入少、風險低,小公司進入比較容易,因而競爭比較激烈。為此,分析了國際錄井市場上中國錄井在設備、技術、QHSE管理、作業人員管理、物資材料保障等方面的競爭優勢及面臨的困難。指出國際錄井低端市場進入容易但不能確保贏利,中端市場競爭激烈,高端市場壟斷嚴重。提出了中國錄井在國際市場運作應重點加強的3個方面:借鑒在蘇丹、敘利亞、阿塞拜疆等國員工當地化的成功經驗,積極培養當地員工,降低人力成本和作業風險;在國際市場大力推廣使用國內已成熟使用的核磁錄井、定量熒光錄井、地質導向等中國特色錄井技術,增強中國錄井的國際競爭力;做好設備、技術、人員等儲備,為進入高端錄井市場創造條件。
關鍵詞 中國錄井 國際錄井市場 雇員當地化 錄井新技術 競爭力分析
隨著國家“走出去”戰略的實施,中國的石油技術服務企業也紛紛走向國際市場。錄井作為油氣勘探開發井場信息的服務者[1-2],一方面要監測鉆井作業中的各項參數,及時發現和預報工程異常[3];另一方面要檢測井下巖性和流體性質及其變化情況[4]。中國石油長城鉆探(以下簡稱“長城鉆探”)錄井公司完善內部管理,提高技術水平,以高質量的錄井資料獲得了國際油公司的信任和好評,國際競爭力大增,市場份額不斷擴大,迄今已有100多臺綜合錄井儀分布于20個國家。
1國際錄井市場競爭現狀
近年來油價持續走高,引發了全球石油投資熱潮,同時也帶動了石油工程技術服務的興旺[5]。雖然國際錄井市場較之其他工程服務市場而言整體規模不大,但是發展平穩,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國際錄井市場年產值已超11億美元,市場需求的擴大激發了大量的新進入者,加劇了國際市場的競爭和行業結構的重組。
國際錄井行業長期以來是一個多頭競爭行業,主要有斯倫貝謝(Schlumberger)、貝克休斯(Baker Huges)、哈里伯頓(Halliburton)、納伯斯(Nabors Industries)、威德福(Weatherford)等。由于錄井行業技術門檻低、投入少、風險低,小公司進入比較容易,因此競爭比較激烈。另一方面,大的油田服務公司主要側重于鉆井、隨鉆測井、鉆井液、電纜測井、連續油管等高利潤行業,沒有把發展重點投向錄井行業,因此沒有形成個別公司絕對控制的局面,市場份額也比較分散(見表1,市場總額中不包含中國錄井企業的國內產值,2010年約50億元人民幣)。
國內外錄井作業中使用的綜合錄井儀有同質化的趨向,國際錄井市場的競爭主要體現在管理水平以及成本控制方面[6]。近幾年來,由于市場競爭的加劇,尤其是更多的中國錄井企業在國際市場低價競爭,作業日費收入有走低的趨勢。國際上原來可以從事錄井服務的大服務企業紛紛調整戰略,如斯倫貝謝逐步淡出這些市場;貝克休斯和哈里伯頓也在收縮錄井業務,已停止對錄井的技術支持和設備生產銷售。此種形勢給中國錄井企業的國際擴張提供了大好時機。
2 中國錄井在國際錄井市場的現狀分析
目前,中國錄井企業大都隸屬于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海油3大石油集團,另外也有上海神開、上海中油等股份制錄井企業和私營錄井企業。中國錄井企業正式走出國門始于l996年在蘇丹的作業。自2000年后形成了以中油測井技術服務公司(CNLC,2009年與長城鉆探公司合并)為龍頭,帶領中國石油錄井企業勇闖國際市場的局面。在短短10年時間里,已在非洲、中東、中亞、南亞、南美等地區的20個國家布局100多套綜合錄井儀,形成了與國際大公司鼎力的局面。
國際錄井市場按照中國甲方(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振華、中信、中化等)所占股份情況可分為3類:第1類是中方控股的國際化油公司的錄井市場,例如蘇丹、尼日爾、乍得、哈薩克斯坦等國的大部分錄井市場;第2類是中方參股的國際化油公司的錄井市場,如伊拉克、伊朗、阿爾及利亞等國的錄井市場;第3類是無中方股權的國際化油公司的錄井市場,如利比亞、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等國的錄井市場。第l類市場是中國錄井隊伍服務的主要市場,第2類市場是市場開發的重點目標,第3類市場由于油公司所在國法律制度、油公司管理制度、資金實力、油氣儲量等的不同,錄井市場開拓難度較大。第3類市場可細分為低端國際錄井市場、中端國際錄井市場及高端國際錄井市場。①低端市場雖然容易進入,但迫于油公司成本及管理的壓力,中國錄井企業很難在如此市場生存,例如長城鉆探曾進入巴基斯坦錄井市場,但由于甲方經濟實力較差,而當地錄井公司眾多,日費僅有500~600美元,中國錄井企業難以盈利,只能選擇放棄;②中端市場是中國錄井企業服務的重點,也是大有發展前景的市場;③高端市場由于受品牌效應、作業經驗、公司管理水平等的影響,中國錄井企業目前進入甚少。
中國錄井企業與國際錄井企業的競爭主要在中端市場上展開。中國錄井由于人員成本、材料成本等優勢已經在一些國家和項目占據一席之地,甚至逼迫個別大公司開始退出部分市場,例如在蘇丹錄井市場將斯倫貝謝擠出。在中端市場上,最強大的競爭對手還是一些區域性或單項服務的中小公司(如意大利的Geolog公司、伊朗的NIOC綜合服務公司等),他們熟悉環境、技術相對成熟、成本低,受到當地政府保護,中國錄井對比優勢不明顯,競爭比較激烈。
中國錄井在國際錄井市場的宏觀環境不容樂觀:①所處的政治和法律環境十分復雜,作業所在國大多是發展中國家,政局不十分穩定(如蘇丹、尼日爾、乍得、利比亞、敘利亞等國),市場經濟程度差,稅務繁雜,辦事效率低下,因此經營風險和成本都比較高。②社會和物質環境方面,中國錄井目前的市場主要集中在西非、中非、北非和中東、中亞地區,正向拉美地區發展。總的來說,這些國家工業基礎較差,如非洲的教育程度使技術人員的當地化十分困難;另外大多數國家社會治安、自然環境都比較惡劣,這些不利因素都使設備和人員面臨考驗,不同程度地影響公司的發展。③技術環境方面,由于現場施工經常需要當地物質、材料加工的支持,在伊朗、哈薩克斯坦等基礎工業較好的國家比較容易,但在蘇丹、尼日爾、乍得等地實現起來就十分困難。在一些非洲國家通訊都非常困難,成本也高,所有這些都不利于中國錄井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3 提升中國錄井國際競爭力的對策
中國錄井通過十余年的國際錄井作業,積累了豐富的QHSE管理、國際雇員管理、物資材料保障等方面的經驗,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做出了貢獻。筆者結合多年來在國內外、甲乙方從事錄井現場工作和管理工作的經驗,認為中國錄井需從以下3個方面來增強國際競爭力:①借鑒在蘇丹、敘利亞等國錄井員工當地化的成功經驗,加強員工當地化培養,降低人力成本和作業風險;②大力在國際市場推廣使用國內已經成熟使用的定量熒光錄井、核磁錄井等中國特色錄井技術;③做好設備、技術、人員等準備,為進入高端市場、海上錄井市場創造條件。
3.1 積極培養當地員工,降低人力成本和作業風險
在國際錄井作業中,人力成本占到整個作業成本的40%以上。中國工程師的年人均成本在6萬美元以上,國際雇員(來自他國的外國雇員)也在2萬美元左右,而當地員工的年人均成本由所在國的經濟、社會等條件而定,但一般不會超過1.5萬美元(南美地區除外)。可見,員工當地化除可以大大降低作業成本外,培養當地員工,還可提升企業的形象,提高公司與當地市場的融合程度,最大限度地消除文化上的隔閡;同時,員工本地化可以降低中國員工、國際員工遭受恐怖襲擊的風險,本地員工對社會環境、人文環境、治安狀況等都比較熟悉,面臨突發事件時就較容易應對[7]。
3.2 大力在國際市場推廣使用中國特色錄井技術
中國錄井在長期的國內作業中,面對復雜的地質條件,比較成熟的開發了定量熒光錄井、核磁共振錄井、水平井錄井綜合導向等技術。這些技術一方面屬中國錄井獨有,另一方也具有很強的現場實用性,有助于提高中國錄井的競爭力,值得在國際市場推廣。
1)定量熒光錄井是發現油氣顯示的可靠手段,檢測精度可達到3×10-6;它可以繼承常規熒光錄井方法的優點,彌補其不足,也可以用數據來衡量儲集層熒光顯示的強度,并可依據熒光強度判定儲集層性質。它具有以下獨特優點:①儀器分析靈敏度高,分析極限可達到ppb級;②使輕質油顯示不易漏失,更正了以往認為的凝析油、煤成油、部分輕質油不發熒光的認識誤區;③具有測量差譜功能,能夠消除鉆井液添加劑的熒光干擾;④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定量熒光錄井;⑤可用來判斷油質。
2)核磁共振錄井技術利用低磁場核磁共振技術,通過分析檢測巖石孔隙內的流體性質、流體量以及流體與巖石多孔介質固體表面之間的相互作用,來獲取孔隙度、滲透率、流體飽和度、流體性質,以及可動流體、束縛流體等物性參數,并可提供巖石的孔隙結構分布情況。該項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儲集層評價和解釋中。
3)水平井錄井綜合導向技術利用油藏地質資料,建立水平井地質導向模型,根據實鉆過程中綜合錄井參數和油氣層的變化適時調整鉆井幾何導向參數,控制井眼軌跡,提高水平井油氣層鉆遇率。與LWD相比,使用該技術可大幅節省成本,導向也更及時。
3.3做好設備、技術、人員等儲備,為進入高端錄井市場創造條件
高端錄井市場具有日費高(5 000美元以上),對錄井設備、人員、技術、QHSE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要求高的特點[8]。該類市場的開發是品牌、技術及管理達到一定階段才能開展的。由于中國錄井隊伍走向國際較晚,目前在國際高端錄井市場尚未形成規模。中國錄井要通過做好中端市場,用良好的作業業績及中國隊伍特有的吃苦耐勞精神向高端客戶進行展示,使高端客戶逐漸了解、認識直至信任中國錄井。
4 結束語
國際錄井市場競爭激烈,但中國錄井隊伍之間的競爭更激烈。為防止中石油企業內部的惡性競爭,保證中石油整體利益最大化,中石油已對海外項目的管理實行項目登記制;但中石油之外的眾多中國錄井服務公司在個別市場的超低價格戰對此產生了嚴重威脅,未來中國錄井還應加強在國際市場的團結與合作。
長城鉆探公司十多年的國際錄井作業經驗表明,通過積極培訓、培養當地雇員和國際雇員,在作業中實施標準作業流程(SOP),在作業隊儲備充足的配件和耗材,大力推廣使用錄井新技術等手段,嚴格執行三級資料質量控制措施,中國錄井的國際競爭力得到了較大提升,獲得了甲方的好評和信任,市場份額持續增長。
參考文獻
[1] 劉樹坤.我國錄井技術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錄井工程,2008,19(2):1-4,9.
[2] 劉應忠,李一超,劉振江.中國石油工業錄井現狀及發展對策[G].首屆中國石油工業錄井技術交流會組委會.首屆中國石油工業錄井技術交流會論文集.東營: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2011.
[3] 劉瑞文,郭學增.綜合錄井在安全鉆井中的應用及發展趨勢[J].錄井工程,2006,17(4):43-45.
[4] 唐家瓊,鄭永,熊馳原,等.氣體鉆井的錄井監測方法[J].天然氣工業,2010,30(3):12-15.
[5] 康燦華,胡曉軍.中國石油石化工業的競爭力分析及其提升對策[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06,28(5):169-171.
[6] 黃森明.推進雇員國際化是提高中國錄井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的需要[j].錄井工程,2006,17(3):29-31.
[7] 唐金祥,盧永強,張峰,等.國際錄井項目服務隊伍當地化的實施方法探討[J].錄井工程,2010,21(2):48-50.
[8] 陳肇日,張葉,范慧容.海上油氣田承包商HSE監管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天然氣工業,2011,31(6):115-117.
本文作者:鄭應釗 何登發 萬德輝 鐘建文 院國勝
作者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能源學院 中國石油長城鉆探公司錄井國際項目部
您可以選擇一種方式贊助本站
支付寶轉賬贊助
微信轉賬贊助